
社交策略
最近几年MBTI性格测试很火,大家都自称i人和e人,但我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巨大的营销骗局。就像星座和生辰一样,都属于巴纳姆效应。虽然我不喜欢MBTI。但是性格确实有内向(introvert)和外向(extrovert)之分。我称之为社交的i策略和e策略。
什么样的人是i人和e人?
在没有网络的传统社会,大部分人都是e人。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人就会变成i人。当你遇到事,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一般来说是没有看透其本质。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变i。
我看到一个新闻,有一些德国人说,他们几十年前来到北京的时候,人们都很热情,能感受到很浓的人情味。但是最近几年变了。北京变得和他们的国家一样,大家各忙各的,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疏远。
最近我回了一趟县城。我发现县城的人大部分都还是挺热情的。因为大家都是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经常需要打招呼或者互相帮助。而大城市里的人,大部分是i人。大家都住在自己的小区,很少能碰到彼此。
城市就是人们工业化生产生活的地方。当你处在熟悉的环境,遇到熟悉的人,你对这个地方有归属感,你就会变成e人。反之,如果生产和分配完全的隔离,阶层明显的划分,社会完全割裂,人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concern,就会变成i人。
为什么选择这两种策略?
i策略属于观望策略,e策略则是主动出击。当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过于冒进可能会犯错,引起别人对你的不满。这时候,观望可能是有利的,你可以抓机会,让自己的存在感缓慢的提升。而当你在熟悉的环境,你对自己能做的事情很有把握,对风险的认知也更全面。这时,你就会大胆的主动出击。
做个夸张的总结:i策略,其实有点像老阴逼,不说话就不会犯错误,总是在等待机会表现自己。大家其实都不喜欢老阴逼,不喜欢完美无缺的人。e人,因为表现的多,犯错也会比较多,有点像小丑、丑角。大家都嘲笑丑角,但是也确实能收获快乐。
鹰鸽博弈
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方法就是看一个人能不能独处。外向的人需要从社交中获取能量,内向的人则是消耗能量。
老鹰凶猛好斗,从来不知道妥协;鸽子温顺善良,避免冲突,爱好和平。哪个习性更适合生存?史密斯根据两类动物习性提出鹰鸽博弈。
当两只老鹰同时发现食物时,互相争斗,两败俱伤,二者收益都是﹣2;当两只鸽子相遇时,共同分享食物,各自收益都是1。当老鹰和鸽子相遇,鸽子逃走,老鹰独得全部食物,老鹰收益是2,鸽子收益是0。
乍一看,老鹰和鸽子相处,总是老鹰占便宜。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鸽子存在?原因在于,成为鸽子也有好处。
我们可以运用极限思维做反事实推理,假设全部都是老鹰,彼此互相伤害,战争无穷无尽,多败俱伤,老鹰也承受不起,就会有些老鹰成为鸽派,躲为上计;假设全部都是鸽子,一定有鸽子成为鹰派,因为此时如狼入羊群,收益很高。
这两种极端都不可能存在,老鹰和鸽子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比例。如果当老鹰收益高于鸽子,就有鸽子成为鹰派;如果当鸽子收益高于老鹰,就有老鹰成为鸽派。
社会阶层和社交策略
我个人感觉,社会底层的e人居多。因为社会底层的人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需要维护自己的圈子、熟人网络。中产阶层i人居多,因为中产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私人的、见不得人的东西。上层社会的e人就又稍微多了一点。
当你的阶层比较低,你可能能从i策略中抓到机会。但是当你的阶层比较高,你遇到的高段位人在社交中都不会犯错,你也抓不到表现的机会,这时候氛围就比较僵硬。这时候,如果你真的比对方更强大,你就可以表现自己,赢得人们的好感。
这就像比赛一样。在专业网球比赛中,大约80%的分数是赢得的;在业余网球比赛中,大约80%的分数是对手失误丢失的。专业选手依靠比对手更强大,赢得比赛。业余选手几乎完全不同,依靠比对手更少的失误赢得比赛。
对于真正的上层社会、顶尖选手、高段位玩家,e人是多一些的。因为上层社会的人在社交中不会犯错误。如果他们真的需要social,他们一定会主动提供自己手中的资源,和别人去整合分配,达成目的。上层社会的人都是谈吐自然,大大方方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吹牛逼。
最后更新于 2025年10月30日 by qlili



群体中的鹰鸽博弈最终会根据呈现稳态。i和e只是个人偏好在大趋势下的分类结果
隐私可能是最近才出现的概念。我小时候住在一个3000人的小镇上,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在做什么。那时没有私人电话,邮政局长可以看到每个人收到的邮件。
工业化导致了巨型城市的出现,大量人口的聚集产生了隐私感,而科技的发展可能使得隐私再次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