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
本帖聚焦于当今世界真正重要的事情。现实和短视频里永远都有热点,但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新闻和琐事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对时代和内心的关注。
时代
现在是21世纪20年代。世界已经进入后信息时代。
中国
中国建国70年,改开40年,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阶层越来越固化,目前没有好转的迹象,即将进入老龄化时代。中国完成了工业化转型,尚未掌握核心科技。
欧美
欧美国家已经阶层固化,掌握了核心科技,建立了技术壁垒,靠科技和金融收割全世界人民。
亚非拉
第三世界国家没有国家主权,人才外流,资源被欧美收割。
科技
当前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 AI + 大数据 + 云计算 + 嵌入式 + 自动化 + 工业化的大融合。这样大融合的趋势将长期不变。
单纯的互联网、AI、数据分析、内容生产、单一工业,对世界的影响都很有限。只有大融合才能颠覆生产模式。
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相比,后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是不明显的。集中体现在数据分析、算法、软件、硬件优化、自动化生产的进步,而这些技术进步在商品和服务的层面是体现不出来的。所以,技术革命可能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没有发现。
生物技术。
AI生产 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产
以DALLE和copilot为首的自动创作AI已经要替代画师和程序员了。在不远的未来,画师和程序员的工作效率都会数倍的提高,带来新一波的失业。
可以预见类似的职业有:自动写稿、自动编曲、自动写诗(已经有了)。甚至未来,拍摄、剪视频都会无比简单。白领的职业正在遭受冲击。
经济
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大概是7%。也就是说,每年你的现金都会缩水7%。
美联储一直在放水维持经济。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也在通过房地产刺激经济。但同样不可持续。未来很不乐观。
社会
信息时代、工业时代、农业时代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三种社会可以同时存在于一条时间线上。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已经踏入信息时代,而苏联还处于工业时代,亚非大部分国家还处在农业时代。正如闭关锁国所揭示的,只要一个社会的生产消费能够实现一个闭环,就不需要技术的进步和提升。
人口
中国的农业人口占比仍然很大。虽然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在提高,但是工作岗位并不多。
发达国家的人口占比:农业1~3%;工业10~20%。其余都是服务业,如医疗、教育、法律、房产、商业等。
生产
互联网、CS行业每有一个人就业,就会有三个传统行业的人失业。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会使得大部分人失业。未来社会只需要很少一部分人工作,就可以创造足够的物品和服务。
率先被淘汰的是低端服务业,但是高端服务业也会被波及。当一个产业的机械成本低于人力成本的时候,人工就会被替代。这是一个缓慢但不可逆的过程。
失业带来的影响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人们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很可怕的。原本10个人工的工作会变成5个人力+计算机,逐渐变成2个人力+自动化+计算机,最终变成全部的自动化+计算机。
随着时代发展,首先三本的学生会失业,然后一本的学生会失业。最后,就算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找不到工作。并且所有目标都会指向:你为什么不努力?
新的科技可能已经应用在企业里了,自动的、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继翻译之后,DALLE代替文字创作、人工绘画
波士顿动力的机械狗:
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完善,各大公司平台已经建立起了技术/数据壁垒,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收租,分走了实体经济的利润,也扩大了市场规模。
数据
当前的信息爆炸,数据量大。世界上的数据量每隔几年翻一番。
当前数据的存量远大于流量,未来也仍旧如此。电视剧、游戏、A片、书籍的数量多到一个人一生都能够沉溺其中,享受不完。
信息变得非常廉价。门槛比较低的知识也变得很廉价。人们能接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但是依旧改变不了自己贫穷的现状。未来会有大批博学但贫穷的人。
政府
政府也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贫富和工作岗位的问题,只能靠印钱刺激经济。
阶层
不仅是中国。全世界范围内,阶级基本固化,人很难跨越自己的阶层。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
在中国,受土地政策的影响,地域成为划分阶层的唯一手段。未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将严格按照一二三线城市划分。城市中的原土著会像挤泡沫一样从城市中挤出去,或者成为城市中的贫民窟。
伴随科技的加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将会更大。不同阶层之间的信息差将会高达好几个数量级。
文化
文化的本质是共同记忆。
随着娱乐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人们对无聊的忍耐程度不断降低。
文化的兼容性也在降低。文化之间不再互相包容或者直面冲突,而是倾向于建墙。打造各自独立封闭的文化圈。
社会正在变成文化荒漠。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少。在金钱和效率面前,文化几乎没有作用,没有话语权。
环境&气候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极端气候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人工智能和全球脑
虽然离强人工智能还很远,但是弱人工智能就足以淘汰大多数人了。人工智能颠覆生产的大趋势将长期不变。
我理解的全球脑的是,所有人类通用的智慧是类似的,所以将这其中通用的能力抽取出来,作为一种公共设施。
举个例子,Uber就是全球脑的案例。在Uber之前,出租车公司维护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池子。但是Uber使得人人都能变成司机,需求和生产都能够按照市场完全匹配。如果你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到车,你就不需要自己开车。
还有什么行业能够用类似的技术替代呢?或者很大程度上被替代呢?
举个例子,翻译。自动化翻译出现后,翻译并没有失业。但是他们的生产效率大大增加。翻译人员只需要先让机器翻一遍,然后甄别其中的错误即可。翻译成本的降低能使得翻译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
杰文斯悖论:某个资源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得这种资源能够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
下一个被替代的行业是什么?我觉得继低端服务业(服务员、清洁工)被替代后,高端服务业也逃不过被替代的命运。比如医生和教师。在9月份,几十万的小学老师都会教授开学第一课。我们只需要请最优秀的教师教授这一课即可(也就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我觉得AI就可以做到这一点。AI可以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反馈,整合出一个完美的教学视频。并且可以针对学生的成绩做个性化的修正(比如学生在测试中已经学会的)。所有的教学都是如此。
医生也可以很大程度被替代。我们去医院会拍片子,照X光,做B超,超声波,得到一份影片。医生通过病人病患和影片成像诊断病情。只有有足够的数据,可以通过病人陈述 + 影片识别做到自动化诊断病情。
下一代&教育
最后更新于 2024年2月18日 by qlili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康波周期
2 康波周期的来源
3 康波周期的内涵[1]
4 康波周期的价格波动
if (window.showTocToggle) { var tocShowText = “显示”; var tocHideText = “隐藏”; showTocToggle(); }
[编辑] 什么是康波周期
康波周期,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在这个周期里,前15年是衰退期;接着20年是大量再投资期,新技术不断采用,经济快速发展;后10年是过度建设期;过度建设的结果是5~10年的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知名经济学家周金涛曾经说过一句很牛的话: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就是康波周期。
1、时间划分:
第一次康波:1800~1860,英国为主导国,德国法国为挑战国,蒸汽机纺织时代。
第二次康波:1860~1920,英国为主导国,美国为主要挑战国,钢铁铁路汽车时代。
第三次康波:1920~1980,美国为主导国,日本为主要挑战国,电气重化工时代。
第四次康波:1980~2040?,美国为主导国,中国为主要挑战国,电子信息时代。
2、周期类别:
前三次康波周期为古典型周期,也即金本位时期,货币总量受到较大限制,经济容易有通缩倾向。
第四次康波周期为增长型周期,也即债务驱动,货币总量呈现持续扩张态势,经济容易有通胀倾向。
3,大国兴替:
每次康波周期都伴随一次主要的技术革命并带来社会经济大大发展,同时每次康波周期均有较大新兴经济体加入资本主义循环体系,第一次康波周期新兴强国德国对英国发起挑战,一战和二战均失败,第二次康波周期美国开始强大并在二战后成为全球主要债权人,逐渐取代英帝国成为全球经济金融主导国,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第三次康波周期日本加入资本主义体系,逐渐在经济上取得对美国的一定优势,但受制于政治军事约束最终无法挑战美国金融货币霸权。第四次中国加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美国的经济金融主要挑战国。
[编辑] 康波周期的来源
康波的早期研究是在19世纪末,俄国人帕尔乌斯已经发现了经济增长中的大体50-60年的长期波动,1913年,荷兰经济学家范·盖尔德林提出经济发展中的大循环,其周期是60年。1919-1922年,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了长波假设,发表在《战时和战后时期的世界经济和经济波动》一书中。1924年-1925年他发表了题为《经济生活中的长周期》一文,奠定了康波研究的理论基础。从那时起到二战,是康波研究的活跃期,主要研究重点是统计证明和康波原因的定性分析。而在其后的30年内,康波研究一直沉寂,想来,那是第四波康波的繁荣阶段。1970年代之后,康波的研究再度活跃,而彼时对康波的研究,肯定是源于第四波康波进入了衰退和萧条阶段,1970年代之后的康波研究除了欧美的经济学家弗雷斯特、曼德尔、罗斯托之外,日本在这方面异军突起,最有成就的是筱原三代平。
康波的研究最初就是一种统计现象研究,支持长波假设的最有力的经验型证据来自价格序列。支持性的证据还可以在长期利率的运动、世界能源生产和创新中发现。有限的证据可以在工业生产、失业和投资中见到。所以,康波的根本问题还是世界资源品价格的长期波动问题,资源品价格又包括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两个方面。而这一点也决定了康波就是国际宏观对冲的根本理论。
[编辑] 康波周期的内涵[1]
美国的伊斯伯尔丁对康波做了简单而又深刻的描述,这也基本上符合我们对康波的认识:
1、每一个康波是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总的价格的上升或总的价格的下降。
2、价格的长期波动不是自己产生的,而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这是资本主义体系本质的结果;
3、每一个康波又嵌套着几个库兹涅茨周期和几个朱格拉周期。
康波的研究最初就是一种统计现象研究,支持长波假设的最有力的经验型证据来自价格序列。支持性的证据还可以在长期利率的运动、世界能源生产和创新中发现。有限的证据可以在工业生产、失业和投资中见到。所以,康波的根本问题还是世界资源品价格的长期波动问题,资源品价格又包括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两个方面。而这一点也决定了康波就是国际宏观对冲的根本理论。
为什么价格会呈现50-60年的周期波动,目前还是认为这是资本主义自身运动的结果,但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资本主义的长期周期运动,依然没有统一的观点。关于康波根本推动力的理论,目前看有以下几种:1、创新说,即把长波归因于技术革命;2、货币说,即在金本位下由于黄金产量的变动带来货币量变化,从而带来价格变动;3、新的国家进入世界体系,包含战争革命等因素;4、初级产品及能源的供给限制。在康波推动力的研究中,熊彼特显然是最深远的,他提出了三周期嵌套模式,并且提出了创新导致康波的理论。
所以,康波的根本问题还是世界资源品价格的长期波动问题,资源品价格又包括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两个方面。而这一点也决定了康波研究的入手点就是康波中的价格波动。
[编辑] 康波周期的价格波动
对康波中的价格现象认识最为深刻的当属罗斯托,当然最终在判断第五波康波的时候他也犯了错误。罗斯托用价格运动来解释康波,他认为形成长期波动的基本原因在于粮食和初级产品的相对丰裕和匮乏。他认为三种力量即增长的领先部门,粮食与原材料的价格,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是研究康波的关键。这一认识的分支是太阳黑子学说,因为太阳黑子的变化导致了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初级产品价格波动,现在看来,这个分支对研究农业和石油的价格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5%BA%B7%E6%B3%A2%E5%91%A8%E6%9C%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