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
本帖聚焦于当今世界真正重要的事情。现实和短视频里永远都有热点,但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新闻和琐事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对时代和内心的关注。
时代
现在是21世纪20年代。世界已经进入后信息时代。
中国
中国建国70年,改开40年,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阶层越来越固化,目前没有好转的迹象,即将进入老龄化时代。中国完成了工业化转型,尚未掌握核心科技。
欧美
欧美国家已经阶层固化,掌握了核心科技,建立了技术壁垒,靠科技和金融收割全世界人民。
亚非拉
第三世界国家没有国家主权,人才外流,资源被欧美收割。
科技
当前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 AI + 大数据 + 云计算 + 嵌入式 + 自动化 + 工业化的大融合。这样大融合的趋势将长期不变。
单纯的互联网、AI、数据分析、内容生产、单一工业,对世界的影响都很有限。只有大融合才能颠覆生产模式。
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相比,后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是不明显的。集中体现在数据分析、算法、软件、硬件优化、自动化生产的进步,而这些技术进步在商品和服务的层面是体现不出来的。所以,技术革命可能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没有发现。
生物技术。
AI生产 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产
以DALLE和copilot为首的自动创作AI已经要替代画师和程序员了。在不远的未来,画师和程序员的工作效率都会数倍的提高,带来新一波的失业。
可以预见类似的职业有:自动写稿、自动编曲、自动写诗(已经有了)。甚至未来,拍摄、剪视频都会无比简单。白领的职业正在遭受冲击。
经济
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大概是7%。也就是说,每年你的现金都会缩水7%。
美联储一直在放水维持经济。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也在通过房地产刺激经济。但同样不可持续。未来很不乐观。
社会
信息时代、工业时代、农业时代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三种社会可以同时存在于一条时间线上。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已经踏入信息时代,而苏联还处于工业时代,亚非大部分国家还处在农业时代。正如闭关锁国所揭示的,只要一个社会的生产消费能够实现一个闭环,就不需要技术的进步和提升。
人口
中国的农业人口占比仍然很大。虽然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在提高,但是工作岗位并不多。
发达国家的人口占比:农业1~3%;工业10~20%。其余都是服务业,如医疗、教育、法律、房产、商业等。
生产
互联网、CS行业每有一个人就业,就会有三个传统行业的人失业。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会使得大部分人失业。未来社会只需要很少一部分人工作,就可以创造足够的物品和服务。
率先被淘汰的是低端服务业,但是高端服务业也会被波及。当一个产业的机械成本低于人力成本的时候,人工就会被替代。这是一个缓慢但不可逆的过程。
失业带来的影响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人们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很可怕的。原本10个人工的工作会变成5个人力+计算机,逐渐变成2个人力+自动化+计算机,最终变成全部的自动化+计算机。
随着时代发展,首先三本的学生会失业,然后一本的学生会失业。最后,就算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找不到工作。并且所有目标都会指向:你为什么不努力?
新的科技可能已经应用在企业里了,自动的、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继翻译之后,DALLE代替文字创作、人工绘画
波士顿动力的机械狗:
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完善,各大公司平台已经建立起了技术/数据壁垒,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收租,分走了实体经济的利润,也扩大了市场规模。
数据
当前的信息爆炸,数据量大。世界上的数据量每隔几年翻一番。
当前数据的存量远大于流量,未来也仍旧如此。电视剧、游戏、A片、书籍的数量多到一个人一生都能够沉溺其中,享受不完。
信息变得非常廉价。门槛比较低的知识也变得很廉价。人们能接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但是依旧改变不了自己贫穷的现状。未来会有大批博学但贫穷的人。
政府
政府也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贫富和工作岗位的问题,只能靠印钱刺激经济。
阶层
不仅是中国。全世界范围内,阶级基本固化,人很难跨越自己的阶层。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
在中国,受土地政策的影响,地域成为划分阶层的唯一手段。未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将严格按照一二三线城市划分。城市中的原土著会像挤泡沫一样从城市中挤出去,或者成为城市中的贫民窟。
伴随科技的加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将会更大。不同阶层之间的信息差将会高达好几个数量级。
文化
文化的本质是共同记忆。
随着娱乐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人们对无聊的忍耐程度不断降低。
文化的兼容性也在降低。文化之间不再互相包容或者直面冲突,而是倾向于建墙。打造各自独立封闭的文化圈。
社会正在变成文化荒漠。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少。在金钱和效率面前,文化几乎没有作用,没有话语权。
环境&气候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极端气候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人工智能和全球脑
虽然离强人工智能还很远,但是弱人工智能就足以淘汰大多数人了。人工智能颠覆生产的大趋势将长期不变。
我理解的全球脑的是,所有人类通用的智慧是类似的,所以将这其中通用的能力抽取出来,作为一种公共设施。
举个例子,Uber就是全球脑的案例。在Uber之前,出租车公司维护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池子。但是Uber使得人人都能变成司机,需求和生产都能够按照市场完全匹配。如果你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到车,你就不需要自己开车。
还有什么行业能够用类似的技术替代呢?或者很大程度上被替代呢?
举个例子,翻译。自动化翻译出现后,翻译并没有失业。但是他们的生产效率大大增加。翻译人员只需要先让机器翻一遍,然后甄别其中的错误即可。翻译成本的降低能使得翻译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
杰文斯悖论:某个资源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得这种资源能够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
下一个被替代的行业是什么?我觉得继低端服务业(服务员、清洁工)被替代后,高端服务业也逃不过被替代的命运。比如医生和教师。在9月份,几十万的小学老师都会教授开学第一课。我们只需要请最优秀的教师教授这一课即可(也就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我觉得AI就可以做到这一点。AI可以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反馈,整合出一个完美的教学视频。并且可以针对学生的成绩做个性化的修正(比如学生在测试中已经学会的)。所有的教学都是如此。
医生也可以很大程度被替代。我们去医院会拍片子,照X光,做B超,超声波,得到一份影片。医生通过病人病患和影片成像诊断病情。只有有足够的数据,可以通过病人陈述 + 影片识别做到自动化诊断病情。
下一代&教育
最后更新于 2023年2月6日 by qlili